C.K. LEE 李志強
MANAGING DIRECTOR, C K LEE & ASSOCIATES
李志強先生為商業管理碩士,並為英國特許人事及發展學會特許資深會員,創立及主持管理顧問公司超過二十年,為過百家位於亞太區的財富 500 強與藍籌企業出謀獻策,以及培養領導人才。李先生的暢銷管理著作包括《慧眼識英雄》及《成功基因》,並定期於《JMEN》雜誌、《CAREER TIMES》及《灼見名家》撰寫管理專欄,以及在香港新城財經台客席主持《我的事務所》及《財星學堂》節目,與大眾分享管理及職場的心得。
![alt not available](/_next/image?url=https%3A%2F%2Fprd-cdn.jessicahk.com%2Fsquare_80764_shutterstock_786421285_X_b669111923.jpg&w=3840&q=100)
招聘面試的三大注意事項
在書展講座上,有位年輕讀者問講者:「在《三國演義》中,你最喜歡哪個人物?他具備哪三個值得欣賞的地方?」一聽,便教人聯想到入學或招聘面試的問題,看來這位同學可能應試回來,找個好機會回敬前輩。
Text:C.K. Lee
在人際交往的現實生活裡,發問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彼此認識,而不是要考驗或難倒對方,所以好答易問,應是基本原則,也適用於職位招聘的甄選面試。
近月疫情放緩,經濟回暖,企業積壓已久的職位空缺,亦逐漸在市場重新釋放,行政人員主持面試的機會,也陸續增多。要做好面試工作,有三點值得注意。
首先,不要忘記面試的英文是 “interview”,和廣東話所謂的「相睇」本意類同:負責招聘的公司代表與應聘人選見面交談,互相了解、判斷及選擇。性質本應互相尊重,可是出於個別自以為是的知名企業,或者一些行業、工種人浮於事的情況,容易令面試主管以考官自居,甚至以能難倒對方為己任。行政人員要注意提防這種傲慢自高的心態,因為説到底,面試也是關乎企業形象的工作,效果是好是壞存乎一心。
第二,不少面試主管都喜歡用上自我評估式問題 (self-evaluation question),如「讓你任選一家公司都會聘用的話,你最想加入哪一家呢?」一般應徵者會回應「這…很難説,要看…」,或者隨便投其所好説:「我想加入的,正是貴公司。」
此類評估式的情境問題,受制於「只是假設」的本質局限,回答的求職者不一定要講真話,所以多半都沒有吐露心聲,頂多只能視作粗略的分析和表達,注意少用為宜。
第三,面試上建議常用的,是行為問題 (behavioural question)。行政人員若能根據招聘職位的工作範圍,盡量了解應徵者在類近經歷裏的實際行為,具體上如何做、怎樣説,以及帶來甚麼結果,然後就人選「所作所為」,分析是否合乎工作要求及公司做法,判斷就有把握得多了。
在面試初段,我會問「你是怎樣準備這次面試的?」它既是實況行為問題,要求對方實話實説,不能偏離事實;也合乎好答易問的原則,因為應徵者或多或少都會有所準備,只要直接回答便可,免去不必要的拐彎抹角。
此外,這道行為問題針對的,不是候選人空泛的理想做法,而是具體的實在行為。如果應聘的是銀行分行經理,可能答道:「我細心看過貴行的年報,知道未來幾年的發展方針;亦和一位現在貴行服務的舊同事談過,了解工作文化及要求。另外,還去過兩間分行實地觀察,親身看看具體的運作情況。」
由於問題要求應徵者回答的,是實際行為,如果要判斷人選在計劃與執行方面的表現,以致有否砌詞失實,大可跟進提問其中細節,像如何選擇要觀察的分行、實地觀察的心得及建議等,既具體實在亦順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