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Work·Trailblazers08.04.2024

是多元,還是混沌?| 港日混血藝術家 西山瑞貴 Mizuki Nishiyama

要評定一件藝術作品,除了作畫技巧,其背後引發思考的意念更顯藝術家的層次。首見港日混血藝術家西山瑞貴(Mizuki Nishiyama),一位二十來歲的青春少艾,母親在香港土生土長,父親及祖父母均為日本人,兩人一直在意大利居住,現在回到母親的出生地香港,而她自己目前則居於倫敦,所以她能操流利英語、日語、意大利語及廣東話等六種語言。在多元的背景下成長,更親歷各種文化之間的差異與分歧,然而每位與別不同的家庭成員之間都有著一個共通點,就是對藝術的追求和熱愛。

Text: Goosie Lam
Photo: @ngok_ho, Mizuki Nishiyama
Hair Stylist: Daisy Ho @makeupbees
Makeup artist: Karen Yiu @makeupbees
Wardrobe: Victor Chan Studio
Special thanks to stain+ @Airside for perfect location, Polaroid Asia Society

問Mizuki如何形容自己的身份,她說自己是一位混血日本女性藝術家。她深明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均源自其家族。「我的研究著重於女性特質、純潔、人類脆弱性和神道主義,那不一定指傳統宗教意義上的神道主義,而是透過探索神道哲學來了解東西方的社會政治。」

在東方的文化中,社會主張集體意識,而對西方文化來說,他們更重視個體的獨特性。Mizuki 處於東西文化之間,各種價值觀的矛盾時刻衝擊著她。尤其作為亞裔女性,成長過程中遭受過的壓抑,亦讓她感受深刻。或許因為自身問題,讓她在懷孕問題上受盡苦楚,令Mizuki更想以創作鑽進女性議題,由女性應該要純潔,到那種壓抑帶來的創傷,以至女性在社會層面要面對的紛亂社會政治,仍然成為她作品的中心主題。在思想對立下,她或許經歷過不少自我懷疑的時刻,在被擊倒、自我癒合的不斷輪迴中,她從來未曾停止對人性、文化等的探索。

alt not available

「我從母親身上學會油畫中揮灑自如的強烈風格與情感;從父親那裡則學會設計師應有的細膩心思。祖母是位日本畫(Nihonga)藝術家,她亦熱愛古箏,我因此從中領悟敬畏、歸一與時間的深層意義。這些種種的藝術素養,從小至今深深影響著我。」

Mizuki原以繪畫為創作媒介,後來她將壁毯化作畫布,而在轉化的過程中,其風格亦起了極大變化。「要了解我的創作理念,要從壁毯開始,因為那正是我的創意源頭,之後於畫布作品用到的刀、油彩和土壤創作,均出於壁毯的創作意念。」為探索內心的不斷衝擊,Mizuki徒手創造出自己眼中的壁毯(Kami,在日文中亦有神明的意思,Mizuki亦藉此寓意自己創造神明)。

「首先,我將白色織物用火燒,湮滅上帝及一切男權主義。然後,我將燒過的織物埋進父輩們葬身地的土壤裡。之後,再將織物重新取出,並浸泡在日本茶中完成重生。最終,織物經自然風化,並被倫敦的雨水沖刷後,被我用日式傳統方式(Sashiko&Boro)完成縫合,重建成長達二至三米的壁毯。如此複雜的工序分別包含了火、風、水、土這四大自然元素。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重新定義當代日本女性,探索圍繞當代日本女性經歷的紛亂敘事,同時向歷史、現在和未來致敬。」Mizuki指作品《Sorei》祖靈,意為祖先之靈,而另一件作品《Yomi》意為黃泉冥界,還有《Kan'nabi》意為山靈,當中亦包含一條像臍帶的長繩。

alt not available

Mizuki指,自己從小就對父輩祖先的故事極有興趣,探索背後隱藏著的細節更是她的目標。「我知道在我們改姓西山之前,祖先原來的姓氏為吉田,而吉田神道正是日本萬物有靈論宗教的支柱之一。我的父系源自於大名(Daimyo)家族,那些父權制度、世代傳承的創傷、反抗、自由與榮譽等觀念都是我在成長過程中本能地意識到的價值觀。我知道父親的祖先之中,有很多都切腹自殺以表效忠,並致力建設現代日本。而這亦是我將織物埋進泥土裡的原因,因為我的祖先們自14世紀就被埋在此地,當中亦包括那些切腹自殺的成員。」

突破以往風格,Mizuki創製的「神明」以諷刺的方式揭示了人們對「純潔」的誤解。「例如,女人不得觸碰相撲的競技台,全因我們每月經歷的月事是『污穢』、『不純潔』的象徵。女性的子宮是載著經血的器官,然而換個角度看,子宮亦是新生命的載體,而女性在分娩期間經歷的疼痛,更代表著各種無私的愛與付出。作為女性,一直處於善與惡並行之間,既矛盾若欲捨,但那份深層聯繫卻是無法割裂。」

alt not available

《The Sanctuary》

細看Mizuki的創作,在形象與抽象之間還帶著一絲迷惑。Mizuki指她喜歡以繪畫直接呈現人性的問題,同時亦會藉此引發衍生討論,並在過程中學習人性,她更嘗試將人性轉化成藝術品。以抽象表現主義揭示人性本質、文化本源、性別規範等主題,叫人直視疼痛,擁抱不完美的真實。例如她為這次訪問特意帶來的人頭模型,就正正反映日本文化之中男女是否平等的問題。作品本身未必帶有任何批判,創作過程卻引發觀者深思那些無法言喻的脆弱與痛楚。

Mizuki現時以英國倫敦為創作基地,她說得一口流利英語,但作品之間總滲透著她對日本文化的情感。說情感好像太浪漫,其實當中更帶著控訴。「相信在多元文化下長大的人都有同感:長大後,我發現自己所屬的民族群體只能產生一小部分的共鳴。社會各界的壓力,促使我們尋求這些所謂的『認同感』,而我拒絕將自己放進這預設的框架之中,希望成為舒適、自信而自由的個體。」

alt not available

無論是過往的藝術畫作,還是壁毯「Kami」,或是冒著幽閉恐懼症將自己的頭來倒模創作的銅像,家國日本的傳統文化始終是Mizuki的創作主題。而她的作品並非一場獻給文化的頌詞,而是充滿個人主義,甚至反叛精神:「我喜歡潛入暗黑的想像之中,探索那些最為驚險的、未經粉飾的、甚至性感的表達。我常常用到的元素包括女性月事、有關純潔的諷刺、日本神道教、心靈創傷、活力等……我只是單純地喜歡這些主題,它們有著獨特的力量。」現時,Mizuki正忙於創作名為《Bodies in Landscape》的最新系列,它探索了母性和自然界中的女性特質和情慾。結合了神道主義、祖先、暴力、創傷和重獲亞洲女性身體的概念。她獨特地使用刀子切割顏料,創造出寧靜而混亂的美學效果。

alt not available

我喜歡潛入暗黑的想像之中,探索那些最為驚險的、未經粉飾的、甚至性感的表達。

西山瑞貴(Mizuki Nishiyama)

Mizuki的父親是日本人,母親來自香港,兩人一直居於意大利,現居香港,這造就了她的多元成長文化。Mizuki在香港長大,後搬到紐約並在Parsons設計學院攻讀學士學位,其後並修畢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丁藝術學院純美術(Fine Art)碩士。她的藝術生涯於紐約展開,18歲時贏得Greenpoint畫廊其中一個群展,成功舉辦首個個展;展示了名為《Moroi》(日語中意為「脆弱」)的第一個系列的9幅肖像畫。Mizuki 曾與多家機構及品牌合作,包括於半島酒店、Soho House、Carlyle & Co、文華東方集團、Debeers、Anteprima、Rosewood Hotels等擔任倡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