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_next/image?url=https%3A%2F%2Fprd-cdn.jessicahk.com%2Fsquare_74172_Copy_of_Jes_Link_Post_2_4_138ba214fd.png&w=3840&q=100)
老人軟餐俠時間 文慧妍
「夠鐘喇,睇電話,睇下今集講乜先……」
也許你可能發覺近期有好多長者關注一個叫「軟餐俠」的專頁,這位頭戴金色假髮身穿白色長披肩的漫畫英雄,教大家深入淺出地製作軟餐方法。
「當初造型是古代大俠化身,發覺距離太遠。」
索性貼地一點,她和幾位關心樂齡長者生活的社企同事一起腦震盪,起初在紙巾上畫公仔,漸變成女英雄造型延伸成八格漫畫,由故事分享的文字到設定人物,慢慢再由 2D 平面變成真人 cosplay 來拍片到搞直播,既娛樂又富資訊性,把日常生活飲食遇到的樂齡問題以輕鬆手法帶出,教大家正視軟餐的必要和急切。這位女漫畫英雄真身叫 Queenie 文慧妍,也是 The Project Futurus 的創辦人。
Text:Joshua Wong Photo:Raymond Chan Venue:The Project Futurus Makeup & Hair:Shan Wong @Will Makeup
今晚阿 Sir 請食飯隨便坐
超級英雄「蜘蛛俠」名言 —— 能力愈大,責任愈大,於文慧妍 (Queenie) 也如千斤重。 「壓力好大!社企營運要保持收支平衡,而本身使命感、對患者的責任和保持可持續性,期望社會更了解我們如何營運,相對工作量會更加大。」 她說差不多每天工作由早上十點到晚上六點,現在連周末也要教班,還未計算與團隊開會,替「軟餐俠」拍片與廚師構思新菜式,如能給她 24/7 更多的時間,相信他會選擇一天要 48 小時以上。
Queenie 續說:「香港人以食為天,就算三五知己出約來聚聚,話題離不開飯局……」所以,當她企下的社創項目有尊嚴長者生活,第一點能喚起大眾關注的,一定是飲食。然而老人家是社會寶貴資源,帶來知識與經驗,豈可忘了對他們晚年的照顧,「香港很大部份餐廳會提供兒童、素食餐牌,卻沒有招待長者的軟餐。我們都會變老,可惜在生活上政府有很多政策都沒配合長者而設計。其實 3 歲或 80 歲,健康或殘缺,要一視同仁。」
也許你會狐疑何解 Queenie 一腔熱誠,但聽完她的個人分享,透過好友穿針引線參加這家服務長者社企,是她懷緬過去 comford food 之故。
Queenie 家中有兩位婆婆,大婆婆與二婆,均是入廚高手,一年節日的應節食品,無論年糕、蘿蔔糕和端午節糉,兩雙巧手為一家人飲食注入美好回憶。「五六年前大婆婆離世,生前因醫生不建議進食,也不許灌奶,而她不願意插喉,家人也得尊重。我們很無助也不懂處理,在缺乏營養日漸消瘦下,她便離開了。」
每當味覺回憶她倆的手勢,令 Queenie 更積極推廣長者尊嚴飲食。
日日聽歌聽個幾隻無變化的歌
她表示因為食是基本,是我們人類社群「Hierarchy of Needs (需求層次理論)」中最基本的 一層,可惜很多晚年長者或因頭頸癌、認知障礙和柏金遜等沒能力做正常的吞嚥動作,當生活上已因生理喪失某些機能,就,說著說著,她拋下一個問題:只需幻想一日三餐都吃著沒形狀味道不理想,你覺得生活還有意義嗎?
「那是一件令人悲傷的事情,如若長期吃糊仔餐,反令長者營養逐漸流失,後果更嚴重,若進食不當更有機導致吸入性肺炎,更會有致命風險呢。」每個問題都會有它的解決辨法,Queenie 於是搜查資料,發現大家愛去的日本,是全世界 hyper-aging (極級老化) 的國家。以 2019 年為例, 差不多 28% 人口是六十五歲或以上,代表每三個 人便有一位是長者。而探訪過當地安老服務,令她大開眼界。「日本重視以人為本,伙食更是首要條件。進食時五官的享受,每次走進院舍會先到廚房,看看他們出餐情況,除了正餐、碎餐、糊餐和營養餐,他們都放得特別精緻。平均每一位老人家有 35 件餐具,每一件食物的擺設都會特別精緻,我好想把它帶來香港,因港人其實很懂吃也講究,沒好啖好食是很悲哀的事。」
她曾經去過日本最大型的安老博覽會參觀,得悉當地有個專有名詞給這類食物,叫「介護食品」,「第一次食感覺很特別,那道叫醬燒三文魚,帶有香甜甘荀味,放入口時口感軟綿綿,然後味道在口內慢慢爆發出來,要形容,我會說是,如像長者的份子料理。另外集他們連碎餐也份外精緻,不會把食物剪到支離破碎的,究其原因軟餐而日本推行了二十年時間,除了讓長者有尊嚴飲食,更提升安全,希望能將造些食物事帶來香港。」
![文慧妍, Queenie Man, 軟餐俠, 軟餐, The Project Futurus, 長者, 樂齡,](https://prd-cdn.jessicahk.com/wp-content/uploads/2021/02/23111550/Japan%E5%A4%A2%E4%B9%8B%E6%B9%96%E5%8F%83%E8%A7%80-1.jpg)
世界是太美好
誠然,香港和日本飲食文化大不同,日本人講究極致,但香港人則重視食物多重味道,各有千秋。「提高食物像真度,是軟餐重要一環。我用盡好多方法,想得到的港式款式,如蝦餃、燒賣、牛肉球、冬瓜盅和芝士焗釀蟹蓋,我們都努力嘗試從食譜和方法中重塑。如何把日本軟餐文化優點放到廣東菜式,也是一門非常花心思的學問。我經常與軟餐廚師商量,除了讓長者知道正在吃甚麼,又讓他們引起食欲,舉例咕嚕肉的軟餐版,同樣是青椒、紅椒、菠蘿酸汁和糖,令軟食味道提高,不會因為軟餐已變得沒有口感。」
受過兩位婆婆的薰陶,Queenie 也是入得廚房出得廳堂的女士,對食物質素的要求相對也高。
「最近研發了古法蒸魚的『還原』做法,取出魚肉會保留魚皮部份,如像八寶鴨那樣把魚肉放進去,添加蔥和豉油便可上菜,讓長者重回以前吃魚的感覺。」
然而,Queenie 主力策劃的 The Project Futurus 目標有三,軟餐吃得好之外,還有「Smart Aging」和「吸引新血加入安老服務」,Queenie 笑說大眾就如她的媽媽,其實一直都不清楚自己女兒的工作性質,到她化身「軟餐俠」才認識多點。
「直到軟餐俠的出現,她才真正了解我的工作。又或者我也從她身上理解到新一代長者的心態,她們不會認老,仍保持心境開朗年輕心態,就以她為例,66 歲仍堅持工作,也有自己社交生活,愛約朋友去飲威士忌,有時更相約朋友去跳舞,身型鍛練得很好。當然有時我也會為她著想,當她年華老去生活應該一回怎樣的事呢?」
「優雅地老去已不適用新一代的長者,因為他們更加 smart,懂得找出適合自己和有效的方法去活到老。他們也不害怕,明白自己有很多選擇,關鍵在於自己如何掌握。而現在長輩一代和我們將會面對的一代,是很不同的兩個組別。」
而 Queenie 也想到一句革新的的口號:「Re-Imagine of The Future of Aging」,讓新一代長者人探索和重塑自己希望的未來生活,那麼我們又如何迎合新一代樂齡的需要呢?她的答案是:「Aging is a just a number. It’s not really a big deal。這概念非常重要,我們應該對安老有新的創新思維,由這刻開始覺得『老』是很正的。」 如若你發覺本文標題與副題,是出自軟硬天師經典電台節目《老人院》的主題曲,那應該明白筆者用意,如果你年輕時因潮流不怕認老做「老人院友」,到我們長大了,長了智慧,又何須在意 「老」這個字呢?
![文慧妍, Queenie Man, 軟餐俠, 軟餐, The Project Futurus, 長者, 樂齡,](https://prd-cdn.jessicahk.com/wp-content/uploads/2021/02/23111525/MG_3690-1-838x1024.jpg)
![文慧妍, Queenie Man, 軟餐俠, 軟餐, The Project Futurus, 長者, 樂齡,](https://prd-cdn.jessicahk.com/wp-content/uploads/2021/02/23111545/dsc04338-1-1024x73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