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茉JESSICA》成功女性2023「Musician of the Year」張緯晴 |可以直視自己與音樂
眼裡閃著光芒、笑容甜美、雙手因為長時間練習彈琴而靜脈脹起,這大概會是首次見到女鋼琴家張緯晴(Rachel)的第一印象。她年輕而充滿活力與感情,她的成功不只彈奏鋼琴技藝超群,而是她願意直視自己內心的情感,可以將那份感情彈奏出來。
Text & Coordination: Emily Kwong Photo: Sze Chuen
在Rachel很小的時候,由於喜歡音樂,所以隨父親學習基本的鋼琴彈奏技巧1年,之後師隨黃懿倫學習,因而獲得巨大的啟發。當然,父母及妹妹對Rachel的愛與支持,一直都是她生活的根基。可是,她的音樂之路是獨立且宏闊的。
對音樂真誠
記得2003年SARS爆發,亦是Rachel人生首次參加國際比賽的年份,還是個小學生的她,去到烏克蘭參賽。那次的賽事是為了紀念偉大的鋼琴家霍羅維茨(Vladimir SamoylovichHorowitz)而舉行的。「當時因為SARS,我不用上學,可以瘋狂練琴!」平常已經是日夜練琴的小女生,Rachel為準備首個國際比賽,更加是樂於走到黃老師的家,不停地練習,除了吃飯和睡覺,就是在練琴。
我要真誠對待音樂。我的宗旨是將音樂放於自己的前面。
在Rachel心目中,黃老師絕對是個重要人物,「黃老師一直教導我要真誠對待音樂。我的宗旨是將音樂放於自己的前面。」她不諱言,外出表演跟比賽的確有所分別,「我現在回顧,比賽的時候,面對的是評判,彈奏起來會比較不放開,會特別注重突出自己的技巧,亦會考慮評判的品味傾向;反觀外出表演,則沒有這些顧慮。」獲獎無數的Rachel,仍然謙稱可以獲獎是有幸運成分,「我覺得都是天時地利人和結合才可以獲獎,因為外出比賽,多是長途跋涉,有時是身體及精神欠佳,有時又可能有小意外。」她憶述在13歲那年,到了莫斯科演出,卻因為患上腦膜炎而住進醫院一個月。回港後,亦住了一陣子醫院,覺得醫生救人很讚,曾想過要成為一個醫生。可是,最終沒有變心,還是覺得音樂才是自己的終極奮鬥目標。
話雖如此,Rachel還是非常認真對待每次比賽及演出,因為她願意對音樂忠誠,「有時參加比賽,就是欠缺一些感覺,然而在2017年於美國德薩斯的賽事,完全沒有拘謹的比賽感覺,反而是充滿了慶祝音樂的歡樂氣氛。這是我參加過最大型的一個賽事,但它就是讓我充滿愉悅感,完全不像在比賽。」Rachel當時參加的范 •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她晉身決賽,而其出色的演繹被《音樂美國》形容為「富於想像力,令人矚目」;而《瓊斯劇場》則讚揚她憑著「美學及技巧」深獲觀眾與樂評人的喜愛。她當時於網上票選時,奪得觀眾大獎。
非關輸贏
心態是一切。Rachel面對鋼琴演奏、音樂的心態是要付出120%,參加比賽的時候,當然亦想成為贏家,而當輸掉比賽,她亦坦然面對:「我覺得贏得比賽固然開心,然而,輸掉比賽的時候,往往讓我可以學習到更多。未能入圍的話,通常大會安排參賽者跟評判見面,聽聽評判對自己演奏的評價。有時候我會詢問評判,是否可以跟他們上兩堂master class?期望自己可以有所長進。」
情感上,Rachel看起來比真實年齡成熟,「很多時候,為了演奏,我是需要誇過自己的真實年紀。試想像,當我只有10歲的時候,假如要彈奏一個小孩未經歷過的樂章主題,例如戰爭,我只可以透過想像去演奏。」中三之後,Rachel轉讀香港演藝學院音樂系,「當年好開心進入了香港演藝學院,雖然同學的年紀比我大,但他們都很照顧我,亦非常志同道合。」選修音樂的大約20多位同學,在小班的情況下,大家的相處比較融洽。2011年,Rachel到美國耶魯大學音樂系攻讀碩士課程,師隨Peter Frankl,「同樣是小班教學的情況,是我喜歡的。其實美國對於音樂教育跟香港不一樣,香港是比較注細節的部分;美國則較注重學生的自由思想,所以我想去學習。」
想過放棄嗎?從未。「其實在十多二十歲時,覺得對於某於樂章,我真的彈不出那種感受,就有一點點不開心。」也許是低潮,但沒有放棄的心態。「因為我真的非常熱愛音樂,並非只是喜歡彈奏的感覺,而是音樂讓我可以進入另一個世界。這種感覺令我開通其他的感知,繼而可以令我表達更深層次的東西、情感。」Rachel既願意待音樂以誠,亦願向這個世界表達自己。
「音樂是需要很大的耐性。舉例說,我要彈奏一首30分鐘的蕭邦作品,由童年已經開始彈奏,而在人生不同階段,我都有彈奏,而彈奏出來的感覺,亦是不同的。音色的變化,青少年去演奏跟中年人演奏,是完全不一樣的。」Rachel在2007年推出自己首張DVD(由VAl品牌發行);今年,2023年,她推出首張國際發行專輯《Reflections》,收錄了蕭邦前奏曲(由環球音樂發行)。相信這兩次不同階段的輯錄音韻,必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