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警報!夏天必睇防蠓五招
踏入六月,正是風光明媚,適合戶外活動的月份。可惜近期蠓患嚴重,在重災區荃灣更在96小時內捕獲1500多隻蠓,真是人心惶惶。但是難得好天氣,不出門實在很可惜,就等小編醒你防蠓小貼士,等你可以「不痕不癢」的渡過夏天吧!要防蠓,就要先知道蚊同蠓有甚麼分別呢?最重要的分別就是牠們的繁殖地:蚊主要在水中繁殖,而蠓則會在濕潤土壤的表面繁殖。因此在雨水多的夏天,各處草地和草叢都是高危區!而且由於蠓多數集體行動,所以被蠓咬通常會出現數十處被咬的情況,都咪話唔驚。雖然食環署指蠓不算是傳播疾病給人類的重要病媒,但在國外也有被蠓咬後出現過敏反應的例子,不得不防。那有甚麼防蠓好方法呢?就等小編過兩招比大家啦!
第一招:DEET無敵大殺器
市面上有很多款驅蚊劑,但其實並非每一款都有效,因為在驅蚊劑也可能有「標題黨」的存在!衛生署的網頁就指含有避蚊胺(DEET)的產品最具成效,因此在選購防蚊蠓產品時,記得睇清楚成分表,不要只看產品名字啊!而且不同產品中的DEET濃度都會有所不同,衛生署就建議小朋友使用含DEET的驅蚊劑應盡量使用較低濃度(上限 10%)的產品。而且亦都提醒各位爸爸媽媽,記得要先將昆蟲驅避劑塗抹於自己雙手,然後才塗抹到小朋友身上。此外,要避免塗抹於小朋友的手或眼部周邊,口部、傷口或受刺激的皮膚上。第二招:兒童適用天然驅蚊劑
高濃度DEET有可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因此不適合孕婦和嬰兒使用,對小朋友亦不是太好。各位家長可以考慮使用市面上一些以天然植物製成的防蚊產品。相信很多使用過這類產品的人都知道,天然成分的驅蚊劑的氣味通常都很「惡頂」!因為通常防蚊產品都含有香茅油,靠天然植物的味道去驅蚊。現時的新產品大多都有加入茄紅素,其原理跟DEET異曲同工,靠干擾蚊蟲辨認人體散發出來的二氧化碳從而去驅蚊。這類產品以紅茄、蜂蠟等材料製成,比較適合小朋友或者無法忍受香茅油味道的朋友們。
第三招:自製家居驅蠓神器
濕度對於蚊和蠓的繁殖都有影響,要將牠們趕盡殺絕,就一定要吸濕!雖然市面上有各種吸濕產品,但其實想自己DIY都可以。例如可以用外賣或者包裝的小膠盒,把紙巾、報紙等墊底並在上面放上弱鹼性的小梳打粉,再加入一點點驅蚊精油,如香茅、茶樹油、辣椒、薄荷等。這樣就可以在吸濕的同時,清除家中雜物的濕味,和驅走大部份的蚊及蠓。如果家中有小露台或者窗台,更可以種一小盆辣椒仔或者薄荷葉,不但美觀、可以驅蚊蟲、還可以吃,真是一舉多得!
第四招:驅蠓大風吹
和蚊不同的是,蠓只可以低飛,頂多飛到上大腿附近。而且牠們體形比較小,因此在天氣冷和有風的地方,牠們就飛不好,動作也會變得遲鈍。所以如果你在家中,就開大風扇往地面吹!一個大風吹,牠們飛不穩就被吹走了,真是名副其實的「驅蠓」大法!第五招:有你無我避蠓法
要不被蠓咬,最好的方法當然是不要製造被咬的機會!蚊與蠓最活躍的時間一段是早上與黃昏的六至八時,有些白紋伊蚊則較早出沒,大概下午四點多就開始覓食了。所以要完全杜絕和蚊蠓相遇,就要避免在以上時間走到有積水、濕土和樹叢的地方,此乃防蠓的最佳之法!
Text:Esther Chan
Edit: Joey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