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瑜茶舍創辦人 Catherine:從茶藝中學懂專注當下 體會茶禪一味的生活美學
有句話說:「茶禪一味。」即喝茶和修禪為同一味道。茶藝自古以來既是一門生活藝術,也是一種修身養性的和美儀式,從沏茶、賞茶到品茶,每個過程都帶領習茶者回到當下,以茶悟禪、以禪悟茶,最後以悟心為依歸,達至美心修德的療癒之境。
Text: Moli Photos: Raymond Chan Special Thanks: 瑜茶舍
習成快而不急的節奏
熱茶從蓋碗流進茶杯,涓涓水聲清澈得令茶室更顯寧靜,有聲勝無聲。眼見瑜茶舍創辦人容德如(Catherine)從容俐落地完成茶藝的一步步「儀式」,步驟豐富緊湊卻不急不忙,叫人不禁看得出神。
因家人做普洱茶生意的緣故,Catherine自小常在雲南的茶山上採茶品茶,早已與茶藝結下不解緣。其後她專研茶藝、創立瑜茶舍,在傳統的茶道中融入現代化元素,創出新式茶藝文化,打破品茶是「老一輩限定」的標籤,將茶道精神以更「入屋」的方式呈現給年輕新世代。由習茶、開茶舍、搜羅茶葉到開辦課程等等,初創立瑜茶舍時,背後要處理的事務多不勝數,全靠在茶藝中感悟出獨特的處世之道,才令她在壓力中學會平衡,在繁忙中學會靜心,「其實我本身是個很心急的人。」從她那氣定神閒的語態中,確實半點看不出來,「但在人煙稀疏的茶山習茶時,慢慢學會放鬆感受每一刻、感受一盞茶的時間,體驗與大自然的連結。加上在沖茶及品茶的過程中,需要有高度的耐心,欲速則不達。曾經在一本講解正念的書中,學習到『快而不急』的為世之道。『快』是一種客觀的速度;『急』則是一種心情,會帶來壓力。當心愈急,自然會愈亂愈容易出錯,最後要重做一次,反而令進度更慢。」
以五感全然品一杯好茶
中國禪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正」就是八正道;「清」就是清淨心靈;「和」就是六和敬,而最後的「雅」就是脫俗優雅。要做到這種精神,先要研習茶席的禮儀,由棒杯到品茶,每一步驟都獨有一種儀式感,「首先由棒杯開始,我們會用『三龍護鼎』的手勢拿著茶杯,棒杯時男士用單手、可正視席上的人;女士須用雙手,且要微微側身喝茶。」學懂棒杯的基本手法,便善用五感去品嘗茶的層次,「沖茶時可以細聽流水聲,再觀賞杯中物的淡淡茶色,然後用鼻子感受茶香。茶具有豐富的芳香物質,不同茶類散發不同的香氣:綠茶鮮爽清香、紅茶甜蜜甘香、烏龍茶則有淡雅花香……」Catherine帶領我們將茶杯移近鼻子,細嗅熱空氣中流動的茶葉芳香,繃緊的神經即緩緩鬆綁下來。
「品字三個口,現在可以喝下一小口茶,逐少逐少地品嘗,以口腔感受茶湯的甘甜順滑,有時也會刻意喝得『噓噓』聲,將氧氣吸到舌頭表面,刺激味覺享受。」Catherine緩緩喝下一小口熱茶,輕輕閉上眼,徐徐講解道,「喝茶後,感受殘存於口腔的茶香及韻味。焙火高的岩茶類醇厚溫潤,會有較長餘韻;生茶則會刺激口水分泌,回甘生津。」享受點滴回甘時,還可以輕嗅杯底,感受殘留杯底的香盈,圓滿一趟五感的探索。
茶禪之道在於專注當下
除了沖茶的方法、棒杯的手法,茶藝也是一種心法,幫助城市人在營營役役中修心養性。「我們常聽到『茶禪一味』這句禪語,茶與禪修確實有很多共通點。當中『茶禪』與『禪茶』卻賓主有別,茶禪是以禪為主角,茶不一定要好喝;而禪茶則以茶為主角,追求茶的極致。但兩者的共通之處均在於『活在當下』。」茶禪之所以一味,首先在於「妙悟」。品茶在於「悟」——品悟自然、品悟人生;參禪也在於「悟」——參悟佛理、參悟人生;因茶悟禪,因禪悟心。「學茶藝需要靜心,每個動作都需要高度專注力,否則不能沖出一盞好茶;而品茶也同樣需要專注,細細品嘗的話,你會發現每一口茶都有微小分別。」習禪與習茶的軌跡既相似又重疊,對兩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讓人意識到每個瞬間都是獨一無二的,都該受到重視和細細品味。
回想當初創立瑜茶舍,Catherine 曾感身心俱疲,思緒混亂以至難以進入冥想狀態,甫閉上眼睛便被一連串的「待辦事項」左穿右插,長期處於龐大壓力。幸而當時遇上了常霖法師,指引她從茶道中尋找心靈綠洲,「法師跟我見面時,輕輕問候一句:『你幾好嗎?』我便淚如雨下,因為那時的自己並不好,陷入一片迷失。於是法師著我每天沖茶時放下手機,他說只要完全專注於沖茶的動作與過程,用心感受當下所做的事,便已經是一種冥想了。就好比『等候禪』、『咖啡禪』、『攝影禪』等等,不一定要坐下來甚麼都不做才叫冥想。」自此,Catherine每天持之以恆地修行,提升對自身情緒的覺察,「在專注沖茶的過程中,慢慢學懂觀察自己內心的起伏。很多人連自己有壓力、正在發脾氣也不自覺,當能夠覺察自己的情緒時,又會有另一些面對情緒的方式。」
從茶藝到茶禪的修行,Catherine從沖茶品茶的過程中體悟出人生哲學,若然要以茶喻人生,她認為現時的自己就如烏龍茶的味道,「普洱的味道沉穩潤滑,像那種看化人生、平靜安穩的處世態度,覺得自己尚未去到如此爐火純青的境界。至於新鮮綠茶則像年輕人、畢業生般幼嫩青澀,不能抵受高溫的考驗,太高溫便會變苦。至於烏龍茶,它有一定的發酵程度,也要經過焙火的洗禮才提煉出更有層次的味道,給人回津生甘的享受。」正如每種茶葉,每種人生階段也其獨特的茶韻,或許我們不必慌也不必忙,專注品嘗每個當下的味道便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