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Beauty & Wellness·Lifestyle13.09.2017

全城大熱針灸美容必修課

針灸美容深受東方女性歡迎,早前更由亞洲紅到歐美 ,驚聞一眾荷里活女星麥當娜、安祖蓮娜祖莉、桂莉芙柏德露和茱莉安摩亞等都公開自己的變靚方法就是以針灸美容,改善皺紋、鬆弛和包包面和眼袋等肌膚問題,由於效果顯著,引起很大迴響,令針灸美容風氣再次崛起,近年這種有效又「保險」的美容方法,更有逐漸代替整型手術的趨勢,可是關於針灸美容你瞭解多少呢?全城大熱針灸美容必修課甚麼是針灸美容?
專家說,過了 30 歲的女人,荷爾蒙分泌會大幅減少,天然骨膠原流失很快,早年積聚的肌膚問題會在此時大肆湧現,除了肌膚不再像從前般緊緻外,最可怕的是連帶眼袋、暗啞膚色也會逐一現身,怕老卻又不想動刀打針速效美容的「穩陣派」,自然投向針灸美容懷抱。針灸美容真的「穩陣」嗎?大家要先了解針灸美容的原理。針灸美容就是通過針刺、艾灸經穴來調整經絡氣血,對人體一定的穴位進行適量的刺激、激發經絡氣血的運行,藉以協調臟腑,濡養面部皮膚,達到美顏潤澤的目的,簡單來說經絡的調整作用是針灸美容的基礎。好處就是針灸美容是在體表進行各種安全、簡便、痛苦少的療法,如針刺、拔罐、艾灸、穴位磁療等等,完全不破壞皮膚結構,不遺留創痛或任何不適。較之複雜的外科整容術以及各類形的化學合成美容品,針灸美容成本低、費用少,不單無任何副作用,還能提升身體健康,有效獲得健與美。

至於大家最關注的其中一環,相信是針灸用的針是否安全的問題。針灸用的針與注射用的針完全不同,針灸用的針一般都很幼,與髮絲相若,而且大多是一次性使用,即開即用,用完即棄。針的規格,即其針身的粗度和長度,主要是根據所針的部位、所需的針刺激量以及受針者的體型而定。而針的來源地主要是中國和韓國,也有日本製造,一般選用不鏽鋼彈簧針或釸,中醫師譚莉英博士表示,其中又以韓國針的質素較好,手工精細,觸感幼滑,不會有刺痛感,但成本亦較高,所以不被廣泛應用。此外,她表示較偏向使用管針,即每支針灸針有一個小管子裝著,扎針時能有效防止扎針偏離穴位,而且手指完全觸不到針身,比一般針灸針更衛生,不過這種包裝的針灸針成本比較高,價格較昂貴,而且懂得使用管針的中醫師不多,所以選擇針灸美容時不妨對中醫師作深入了解。譚博士還表示,針灸師不單要對針灸有專業知識,還要對人類解剖有研究,會減低落針時錯位的危險。至於針灸時會不會痛,譚博士表示這要看醫生落針時的手勢,過皮快和準確便不會有太大的痛楚,相反落針時慢和碰到骨位,便會感到痛楚。至於何時見效,譚博士表示一般一個星期進行 3 次,已經可以見到顯著效果。
全城大熱針灸美容必修課一針變美
針灸美容的療效很廣泛,例如對色斑、暗啞、黑眼圈、眼袋、臉部下垂、皮膚鬆弛等等都有顯著功效,而且效果絕不遜色於醫學美容。譚莉英博士提供了經常困擾女士們肌膚問題的針灸對策。

全城大熱針灸美容必修課光澤美肌
中醫理論認為人體是一個內外聯系的整體,皮膚的光澤濡潤與臟腑功能是息息相關,所以想擁有水潤光澤的肌膚,必先調治於內,才能美於外。而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所以脾胃功能正常,氣血旺盛,人體才能有充足的滋養,如果脾胃功能欠佳,消化與吸收能力相對不足,皮膚自然得不到滋養,變得乾枯萎黃。此外,補水最重要的是提升腎陽的氣化作用,才能留住水分,保住水潤亮肌,比起打水光鎗效果自然且沒有紅腫現象。
針灸:針刺腎腧、委中和昆侖等穴,佐以艾灸,隔日 1 次,7 次為一療程,可健脾補腎,令皮膚紅潤光澤,氣血充盈。

踢走包包面
包包面的成因與氣虛、脾胃虛弱、肝氣不足、咬肌過大、下頜角肥大等有關,針灸可使臉部皮膚膠原蛋白增生、活化肌肉彈性,使肌膚更加緊實外,還可藉此調理臟腑功能,以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達到美化容顏的效果。世界衛生組織已在 1997 年證實針灸能提升局部組織增加血流量 20 倍或以上,故針灸除可瘦面與提升容顏指數外,還可有效預防面部贅肉橫生,在瘦臉與除皺緊緻方面獲得確切的效果。比起「瘦臉針」打得不好,藥量過大,擴散波及到正常表情肌,導致臉部僵硬、兩邊不對稱、「膠面」等風險低。
針灸:針刺太陽、下關及頰車等穴,佐以艾灸,隔日 1 次,7 次為一療程。

撫平眼袋
眼袋的形成與脾的功能有直接關係,而脾胃功能又直接影響到肌肉和體內脂肪的代謝,當脾胃功能減弱、水濕運化不暢,皮膚和肌肉便會缺乏營養或積聚過多毒素而形成鬆弛無彈性,久之則出現眼肚下垂,繼而眼袋出現。從經絡角度來看,眼袋的位置恰好位於胃經的起始處,是胃經的承泣穴和四白穴所在,故與脾胃的聯繫更加緊密。除了上述內因外,經常捽眼,化妝方法不當,如畫眼時拉扯下眼瞼,或帶隱形眼鏡時拉下眼肚,都會令眼肚皮膚鬆弛。
針灸:太陽、印堂和三陰交等穴,佐以艾灸,隔 1 次,7 次為一療程,可以加速局部脂肪分解,收緊鬆弛眼瞼,疏通經絡,使氣血和毒素不再積滯於局部,眼袋使會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