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Trailblazers30.04.2024

由破壞公物到列席全球藝壇 | HKwalls聯合創辦人及總監 黃智茵 Maria Wong

雖說藝術已慢慢融入香港人的生活,但每年一度的Art Basel、藝術館、博物館等都要科金買門票才能入場,即使附庸風雅參觀畫廊,也要擇個日子時間特意前往;真正融入我們生活日常的藝術,是悄悄走到大家的眼前的街頭藝術。在大家每日經過的街道上的一幅幅牆上的畫作,形成了這個城市、甚至是每一區的不同特色。

讓街頭藝術更廣為人知的,就有今年正好十周年的非牟利藝術團體HKwalls,自2014 年起都會舉辦年度街頭藝術節,也是三月藝術月讓大家期待的重要藝術節目之一。跟HKwalls 一起成長的,有聯合創辦人及總監黃智茵(Maria Wong):見證街頭藝術跟社區的關係更緊密,由塗鴉(graffiti)到街頭藝術(street art),大眾的接受程度比十年前高出了很多;但與此同時,Maria 跟團隊仍然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找合作的外牆、找資源資金、跟各方面洽談內容,到底香港的街頭藝術還可以走多遠?

Text: Jaz Kong
Photo: Sze Chuen, HKwalls

街頭藝術讓整個社區的氛圍都足以提升。

大家走在街上,有沒有見過Lousy 以鮮豔顏色畫出的親親臉孔?或者是渠王的「廣告」?每個城市都有不同的街頭藝術風格去構成這個城市的特色,以往香港亦「九龍皇帝」曾灶財的筆跡揚威世界。於2014 年5 月舉辦第一次HKwalls 年度街頭藝術節至今已有十年的歷史,每年都會邀請本地、亞洲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街頭藝術家或插畫家來到香港「油牆」(除了疫情期間於西貢舉辦的一年只邀請了本地藝術家外),引一段HKwalls 的自我介紹,機構「旨在讓本地和海外藝術家透過街頭藝術及文化;我們支持創意、原創性和表達自由,並致力以高質素的公共藝術連繫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社區及組織,建立友好關係,同時確保創作過程能向公眾展現。」由Maria 跟丈夫Jason Dembski 及他們的拍檔Stan Wu 成立,他們當初有感即使香港有Art HK、後來有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但街頭藝術這一塊好像還未有很大的關注,因此就決心開始舉辦了第一屆的HKwalls 街頭藝術節;跟美國邁阿密有點相似的,就是藝術風氣在當地亦是很盛行,當地亦有Art Basel Miami,而當地亦有個全球數一數二的街頭藝術園區Wynwood Walls,雖然疫情後要收費,但亦對於推動街頭文化及藝術起了巨大的作用。

HKwalls 的三位創辦人:( 左起)Stan Wu、Jason Dembski 及Maria Wong。

城市的足跡

若然大家Google 搜尋「全球最有名的街頭藝術節」,HKwalls一定榜上有名;做到這個成績,Maria 就覺得「香港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雖然地方很小,但可以做的東西卻很多、機會亦很多,仍有很多還未被觸及的空間,找到那個niche 的話就自然可以發展。」本身讀電影的Maria 一直都好喜歡有創意的人和事,但正式投身街頭藝術這一塊的卻完全是機緣巧合。訪問Maria 的當日遊走上環太平山街一帶去找不同的壁畫拍攝,途中也發現不少本地居民特意前來「打卡」影相,以新視角欣賞城市,這個相信也是大眾對街頭藝術的接受程度的改變。回想籌備第一屆藝術節的時候到底有多困難,尤其是在詢問業主得到他們同意使用大廈的外牆這個部分,「大家都不知道我們在做甚麼,香港也沒有街頭藝術節,提到在街上創作大家就自然聯想到『塗鴉』(graffiti),好像跟破壞公物(vandalism)有關似的,跟牆主解釋,即使講的是壁畫、街頭藝術、美化外牆及社區,很多人都不太願意。」

藝術家Innerfields 去年的作品。

但Maria 認為街頭藝術是重要的,尤其香港的藝術風氣愈來愈盛行。「街頭藝術也好graffiti 也好,最特別的地方是它們都在街上的,人人都可以看到;更重要的是它們有自己的態度及立場,也是公共藝術(public art)的一種,也是建構成每個城市的特色的元素。大家去旅行時都可以在每個城市每個國家的街上見到不同的藝術,是城市自己的一個性格,即使去畫廊看畫也未必會感受到這個獨特之處。」舉例說,香港藝術家OBSRVR 的簽名式句子「Shark fin makes your penis small」在香港不同角落都會見到,「魚翅」是很香港、很華人的事,因此在香港見到這句說話也很理所當然;若然在其他國家出現這句就不會有香港人的共鳴感。街頭藝術的一大重點是發聲,像Banksy 像Basquiat 像Keith Haring,「大家總會找到位置聰明地發聲,在愛香港的前提及框架下做到大家想做的創作之餘又可以帶給大家正面的影響。」

著名街頭藝術家OBSRVR 喜歡在香港不同角落留下「警世」名句,其中「Shark fin makes your penis small」表達他對魚翅文化的不滿。

還有甚麼可以做?

十年走來,Maria 也為HKwalls 做到的而感到驕傲,最大的成就是「令公眾人士對街頭藝術認識多了,或者甚至對『塗鴉』有逐漸正面的看法;曝光率高了,懂得欣賞的人也增加了。感覺就是HKwalls 為這種藝術形式做了些甚麼,也讓藝術家有更多曝光,甚至不同的機構或政府公營機構也會找他們合作;而且我們也在『師友藝術計劃』培養出不少年輕藝術家。這些就是最大的成就。」要對街頭藝術了解更深入,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舉辦展覽或講座,讓觀眾可以由不同角度、花時間接觸,舉個例說,相信大家都一定見過的渠王街頭廣告、甚或見過他在街上創作,渠王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備受一眾街頭藝術家的尊重之餘,大眾對他的接受度也高;Maria 就邀請了他為HKwalls 其中一個講座做嘉賓,分享他的故事。其他做過的展覽包括去年底舉辦的美國傳奇街頭藝術家Richard Hambleton 的個展「The Last Shadows」,見證了他在紐約街頭成為討論度極高的藝術家、到成為畫廊的藝術家,到晚年在癌症的折磨下仍然堅持創作的故事;也有了解街頭藝術家的創作過程的「Tools of the Trade 塗鴉工具展」香港及澳洲場次。

美國傳奇街頭藝術家Richard Hambleton 的「The Last Shadows」個展。

於香港及澳洲展出的「Tools of the Trade」展覽。

但即使大家認識深了、更愛上了這門藝術,HKwalls 仍然每年要為資金煩惱不已:在缺少政府資助或其他企業的贊助下,Maria每年都要為藝術節的資金到處頻撲;但這也不代表藝術節不成功啊!「要視乎大家如何定義『成功』—是不是找到好多錢就等於成功?我們可以做到自己熱愛的事情,亦讓更多人認識到街頭藝術,對我來說已經是成功。」對比一下另一個極度重視街頭藝術的城市,澳洲墨爾本的官方旅遊網站就見到有一個專門推介城市入面見到的街頭藝術的頁面,雖然塗鴉仍是不合法的,但墨爾本政府都有措施鼓勵藝術家們以合法及尊重的方式去美化城市,政府甚至認同這些藝術作品是世界知名的,也吸引了海外及本地遊客來到墨爾本感受藝術氛圍;早前CNN 為香港旅遊局做的香港特輯也有介紹Maria 及HKwalls 的項目;繼續發展下去,又可以如何真正幫助到團隊營運?大眾對街頭藝術又會更開放、更擁抱嗎?若然有一盞阿拉丁神燈,Maria 會為HKwalls 許一個怎樣的願望?「我希望大家對街頭藝術的寬容度可以比較大,也希望有創作及表達的空間;除了藝術節以外還有很多配套想做到的,例如更多展覽、其他大型節日等,更希望延伸到街頭藝術以外的音樂、街頭文化及表演等;當然,沒有資金的擔憂就是最理想的。」

HKwalls 聯合創辦人及總監黃智茵(Maria Wong)。

街頭藝術也好、當代藝術、博物館畫廊展覽也好,Maria 認為從小培養審美是重要的,「城市要有藝術氛圍,懂不懂得欣賞藝術也好,都要在生活中有藝術。」以渠王為例,「透過他的創作、他的講座,大家聽聽他的故事,知多一點這個城市入面不同的陌生人在做甚麼、有甚麼經歷,不是教育別人,只是分享而已。」若然仍對畫廊對畫展感到距離感的壓力,不如先多認識在大家身邊出現的街頭藝術,很生活化、很貼地之餘,也聽聽藝術家們有甚麼話想跟大家說?

HKWalls 於2019 年邀請渠王分享創作及生活點滴,吸引大批觀眾參與。